普陀区创新打造“红橙绿青蓝紫”六色终身教育模式,以差异化服务满足全龄段学习需求。
一是构建“夕阳红”“堂堂橙”“品味紫”素质课堂,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聚焦银龄群体开设多元化课程,2024年普惠性老年教育培训覆盖60179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参学率达59.3%,老年人智能技术培训服务14131人次;依托文化礼堂开展社区教育活动920场,覆盖率达100%,累计服务45739人次;老年学员夏苏亚获评全国“百姓学习之星”,沈家门街道老年学校入选教育部特色项目实验单位,3所学堂获评省级老年优质学堂,全面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的海岛终身学习生态。
二是打造“共富绿”“学轻青”惠民课程,助力人才素质培养。深化技能培育赋能劳动者队伍建设,2024年以来完成社会人员各类培训3950人,成人“双证制”毕业920人,成人大专学历及以上提升报名214人;《匠心筑梦,乡创展茅》《退伍不褪色 创业兴家乡》入选教育部“乡村振兴 你我同行”优秀典型案例,“以匠心点亮乡创星空 现代‘新匠人’培育”项目获评全国“终身教育品牌”。
三是建立“未来蓝”家校社合力,创新多维育人模式。构建“一线三维四力”协同育人体系,《社区学院(校)在劳动教育中的家校社协同共育实践研究》获国家级立项,沈家门街道成校建成“全国家校社协同育人实验基地”,累计组织3000名中小学生、360名家长参与实践活动,推动教育场景从课堂延伸至社区,实现“家校社共育、全链条成长”。(普陀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