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参加第七届亚洲大学生三对三篮球锦标赛的尼泊尔、菲律宾、伊朗等国家高校球员走进我市普陀区沈家门第四小学和城北小学,与海岛学子展开多元文体交流,为体教融合实践注入国际视野。
在沈家门第四小学体育馆,来自尼泊尔特里布万大学、菲律宾玛普阿大学及伊朗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的运动员们,与该校"海星"篮球队展开深度互动。小球员们首先呈现了精心编排的三对三限时表演赛,随后与大学生球员同场竞技投篮比赛。赛后交流环节,国际球员在球衣上留下签名勉励后辈,学生们则以独创的篮球操表演赢得阵阵掌声。"每个动作都经过科学编排,不同年级有专属教学方案。"该校校长介绍,学校将篮球纳入校本课程体系,通过每日篮球操训练、分级教学计划,持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当日下午,马来西亚泰莱大学与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球员走进城北小学特色教学空间。在传统木工坊内,国际球员与学生们共同体验榫卯工艺制作,感受中华传统技艺魅力。"这种科技与传统并重的教育模式令人赞叹。"马来西亚球员刘杰罗表示。而尼泊尔球员Shreyas Bahadur Shah在观看篮球训练后感慨:"孩子们展现出的技术素养和拼搏精神,让我们对普陀篮球的未来充满期待。"
据普陀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是打造"海岛篮球赛事之城"的重要实践,通过国际体育文化交流,既展示了体教融合阶段性成果,也为学生搭建起拓宽国际视野的实体平台。随着亚大区大学生篮球赛事的持续举办,普陀正以篮球为纽带,构建更具活力的体教融合发展新模式。(综合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