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是智能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近日,以“智慧点亮课堂、AI赋能未来”为主题的“AI+课堂”主题展示课在杭州第二中学举行,各学科开设了主题展示课,从各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人工智能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场景应用。舟山中学八个学科的教学骨干均参与了此次教研活动。
此次主题教研活动,旨在寻求可以推广的教学应用场景。语文学科,在AI+写作、AI+阅读、AI+语文活动等几方面探索人工智能的运用,主动创新语文课堂,利用人工智能生成老师和学生想要的素材,提高课堂效率,形成有价值的课堂教学。物理学科以《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为依托,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遵循新课标与新教材,创新授课思路,强化师生互动与实验探究,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化学学科以《真实情境下药物的合成与修饰》为授课主题,以肾上腺素为例,结合学生实验,系统梳理了有机合成路线的基本思路,兼具知识整合与素养提升,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科学核心素养。政治学科以杭州城市文化为切入点,围绕茶文化、铜雕文化、城市IP打造讲述数智时代的文化发展路径,教学过程通过运用AI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诠释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新范式。历史学科和地理学科独具匠心地开展了一堂双师课堂,开展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文明——双碳目标的达成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地理历史双师课堂,两位老师利用秘塔AI、扣子AI智能体、AI气候变化模拟器让学生通过AI自主学习中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方式新颖,效果显著,学生的综合素养、思维品都有了质的提升。通用技术会场,教师们就AI+555芯片专题知识复习,进行了精彩纷呈的同课异构。
舟山中学数学青年骨干张超哲老师在这次活动中展示了《统计——简单随机抽样》主题课堂。在普查和抽查的例题检测环节,张老师使用豆包AI,输入问题:我是一名高一学生,我学习了普查和抽查的知识,请出6个例题。使用AI生成的例题,让学生回答,并同AI展示的答案进行比较与评价,给学生巩固知识提供了新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在课堂拓展提升环节,张老师使用AI对话方式,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与AI不断对话,实现深度学习。学生提出AI是否能产生随机数、如何产生随机数、具体的算法是什么等问题。当输入具体参数现场生成随机数时,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迅速点燃。这样的学习方式和课堂交流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会AI的使用方法、拓展了知识面,更提升了数学学习的思维品质。张老师的“AI+课堂”给教学与备课带来了新的思维和方式,这也是当下“AI+课堂”探索的重要内容。
舟山中学主动融入杭城“智慧点亮课堂 AI赋能未来”主题教研,既是与杭二中交流互鉴、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素养的需要,也是为了实现人工智能与教学深度融合、“让课堂顺应时代发生改变”的集体教研目标。下一阶段,舟山中学将继续借力杭城教研平台,引领舟山教育走上一条运用人工智能创新教学方式的新路径。(舟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