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背景下教学质量提升,舟山教育学院于4月初组织开展了系列小学语文教学调研活动。通过覆盖多所学校的随堂听课、教学常规检查、集中反馈指导等环节,构建起“诊断—改进—提升”的专业化教研闭环,为区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注入新动能。
本次调研突出“精准施策”特色,市小学语文教研员钟玲玲深入教学一线,系统观摩不同学段课堂教学。在张诗怡老师的阅读课上,“读—标—说”三步教学法有效激活学生文本解读能力;马诗妮老师运用“情境创设—支架搭建—多维评价”策略,成功破解习作教学难点。针对各年级特点,调研组提出“二年级强化整体设计”“五年级关注思维增量”“六年级精准把握学情”等分层指导建议,为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供科学路径。
在常规管理层面,调研组创新提出“教学诊断式备课本”改革方案,倡导将传统备课本升级为“学生问题诊断与矫治本”,要求教师系统记录学情数据并制定针对性教学策略。作业管理方面实施分层改革:低段侧重书写规范养成,中段强化二次批改机制,高段着力高阶思维培养。通过设置“优秀作业展示墙”、推行个性化答题指导、开发思维进阶训练等举措,使作业真正成为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载体。
“教学改革要像绣花一样精细。”钟玲玲教研员在反馈会上强调,教师应秉持“整体观照、纵横联结”原则,深度研读教材与省编作业本,践行“先学后导”教学模式。
据悉,舟山教育学院将持续深化“精准教研”机制,通过建立教师成长档案、组建跨校教研共同体、举办教学技能比武等措施,推动“思维型课堂”建设走向纵深。本次调研活动通过“精准把脉、精细反馈、聚焦素养、搭建平台”四大举措,有效提升了教师教学设计与常规管理能力,为区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舟山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