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最后一批学生满载收获离开校园,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学校为期一个月的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圆满落幕。本次活动自3月13日启动以来,共吸引市本级5所学校近2000名初二学生参与,通过创意课程、劳动实践与科技探索的多元融合,为青少年搭建起知行合一的成长舞台。
一是多维课程体系、解锁成长新体验。“快看我的糯米糖饺开花啦!”在劳动实践教室里,南海实验初中的小林同学举着自制的荷花造型糖饺兴奋不已。本次活动中,学校精心打造“创意制作+劳动实践+素质拓展+主题教育”四维课程体系。创意笔筒课上,木屑与胶水凝结成独特的艺术表达;野炊活动中,学生们在烟火气里体悟“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同心鼓拓展时,20根绳索牵动着集体的默契与心跳。这种沉浸式学习模式,让知识从书本跃入现实,正如带队的张老师所言:“当课本里的公式变成旱地冰壶投掷角度的实践,知识的生命力才真正绽放。”
二是科技课程迭代、点燃创新火种。在科技教学发射场上,一支支水火箭划出优美弧线,学生们根据抛物线原理反复调整注水量与发射角度。“射程突破20米!”舟山一初的科技小组欢呼雀跃。为响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该校重点开发的“复古收音机”“翼神扑翼机”“水火箭”3门科技探究课程首次亮相。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生们通过焊接电路板理解电磁波原理,借助橡筋动力探索仿生飞行奥秘。据统计,92%的参与学生表示“第一次感受到科技离生活这么近”,这种将深奥理论转化为趣味实践的“破壁”教学,让科技素养在动手操作中悄然生长。
三团队协作育人、浇筑未来基石。“注意按压频率!手臂要垂直!”在人防教育课上,学生们两两结对开展心肺复苏训练。这种“做中学”的模式贯穿所有课程,微电影拍摄需要编剧、导演、演员的创意碰撞;旱地冰壶比赛依赖战术设计与执行配合;就连盆景制作也需小组讨论造型方案。正如南海旌旗山初中校区王同学在实践日志中写道:“我们曾为扑翼机的尾翼设计争执不休,但当它稳稳滑翔时,所有汗水都化作了击掌相庆的喜悦。”
据悉,该校已连续8年开展此类综合实践活动,今年特别增设的科技课程收获师生广泛好评。“我们正着手开发无人机编程、3D打印等新课程模块,”校长朱小燕表示,“期待通过持续创新,让实践教育真正成为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助推器。”在科技与人文交织的实践课堂里,少年们正以双手丈量世界,用协作启迪智慧,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成长答卷。(市素质教育实践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