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构建"全员心育"新格局,专业支撑更有力。普陀区建立“学校心育工作专班”机制,形成校长牵头、专兼职教师协同、全体教职员工参与的“全员心育”网络。2025年全区配备专职心理教师21名,其中6名为专业专职教师,心理学硕士3人,实现专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配备率100%。创新"医教结合"模式,3名教师完成市级跟岗轮训,2025年专家团队精准筛查高危学生11人,成功干预转介6人。建成"1+7+N"心理服务网络,包含1个区级心理成长中心、7个省一级心理辅导站,心理专业服务量惠及1.8万人次。
二是打造家校共育新生态,数字赋能显成效。依托"落地式"家长学校特色品牌,创新开发线上线下融合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2024年截至目前,开展家长心理健康讲座61场,覆盖8000余人次,家长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提升至92%。针对特殊家庭学生,实施"成长导师制",每月上门服务,2024年完成个案咨询21例。通过"之江汇""舟惠学"等数字平台,实现家庭教育资源精准推送,家校矛盾化解率同比提升35%。
三是开创社会协同新局面,多元联动护成长。构建教育、卫健、妇联等8部门协同机制,卫健部门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2025年截至目前年开展"专家进校园"活动14场,惠及7千师生。创新建立学生诊疗绿色通道,实现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转介"无缝衔接。区关工委"护苗行动"累计帮扶学生36名,妇联"妇儿驿站"服务特殊家庭82户,多部门联动实现心理服务全覆盖。(普陀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