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支持体系,近日,舟山中学正式推出由校心理健康教师主编的《心理辅导手册(教师版)》,聚焦学生成长关键期的心理问题,系统梳理认知-情绪-行为三维干预策略,为非心理专业教师提供科学化、可操作的指导工具,助力教师队伍形成育人合力,为学子健康成长注入专业力量。
顶层设计:心理健康教育的“舟中实践”。学校始终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育人核心环节。此次手册的发布,是学校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举措。手册覆盖高一至高三全学段,针对学业适应、人际交往、自我认同等八大类典型问题,从认知偏差、情绪反应到行为表现进行深度剖析,并配套30余项实操策略。例如,针对高一新生因成绩落差产生的“能力否定”认知,提出“多元评价体系”与“闪光点捕捉法”;面对高三学习高原期的情绪麻木,引入“情绪量化技术”与“SMART目标管理”法。通过系统化指导,学校旨在构建“早识别、早干预、早支持”的心理健康防护网。
赋能教师:专业工具破解育人难题。为提升全体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手册整合前沿理论与本土实践,为非专业教师提供“工具箱”。例如,运用“情绪ABC理论”帮助教师引导学生重构不合理认知;通过“关系发展阶梯模型”拆解人际交往困境;借助“成长型思维训练”破解成绩波动焦虑。同时,手册特别设计“五分钟启动法”“愿望漂流瓶”等趣味活动,让心理干预更贴近学生需求。学校还将通过专题培训、案例研讨等形式,帮助教师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真正实现“全员懂心理、全员护成长”。
科学路径:认知-情绪-行为的闭环干预。手册创新性地采用认知-情绪-行为三维干预框架,确保辅导精准有效。以高二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为例:在认知层面,通过“生涯幻游体验”引导学生探索人生方向;针对情绪上的存在性焦虑,设计“每日三件开心小事”记录活动,增强生活确定感;对模仿他人行为的现象,组织“认识自我”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建立内在价值认同。这种“破认知—疏情绪—导行为”的闭环模式,让心理辅导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
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该校以《心理辅导手册》为载体,通过专业化、精细化、人性化的教育实践,为教师赋能,为成长护航,让每一位学子在理解与支持中,勇敢直面挑战,绽放生命光彩。(舟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