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备好课,“两单”为导,双螺旋夯实课堂之基。普陀区为破解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应付、低效问题,采用“项目定点单”“跨校互动单”助力有效备课。以时间预约、内容预选、人员预定、课堂预演进行“项目定点单”。“跨校互动单”,采取跨校“杂交”备课形式,互换主备人,由教研员充当备课纽带,协调跨校互动。让薄弱学校引进外校主备发言人,或到师资强的学校进行学习融入,大大提高备课质量与效率。今年以来,共开展“上好每一堂课”有效备课、“教学评”一致的备课指导22次,参加教师达2300余人次。
二是上好课,“三举”为策,多维度提升课堂之效。关注课堂效能之举。从区域到学校层面,均强化常态课堂调研,通过常态课推门听课、课堂观察团的日常观察等方式进行人人评课、人人改课、人人展课,强化课堂主阵地。问诊课堂清单之举。教研部门开展多轮培训,列出32条课堂问题清单,通过问题研究剖析课堂常态教学的真实现状,定位加强课堂常态落实。创新课堂评价之举。推出“新质优质课堂”,不以一节课论英雄,通过学校课堂观察,学生作业量和学生、家长的满意度调查,评选出中小学17门学科193名“新质优质课”教师,为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促进“双减”落地。
三是巡好课,“一蹲一巡”为范,“1+1”模式循证课堂之质。围绕“上好每一堂课”深改行动,开启“一周巡导”“一日蹲班”课堂实证评价路径。通过听取汇报、随堂听课、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以“组团指导—专家打包下校—一周蹲点巡导—一日蹲班视导—巡后点对点反馈”为路径,分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教师、学生5大项目、37块内容、108个要点,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全环节、全过程的观察、分析、评价与指导,在观学、研教、蹲点的过程中进一步循证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近2年来,共开展8轮“一周巡导”,巡导学校14所,撰写调研反馈报告140余份。(普陀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