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办学资源优化配置。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根据全市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统一部署,对100人以下小规模小学进行撤并,实施外岛小规模学校“优化布局,撤保结合,改善条件,提升质量”的策略,2023年撤并黄龙小学,安排11名撤并学生至城区优质小学就读,建立撤并学生生活补助保障机制,确保撤并工作平稳实施。2024年已拟订《东部乡镇一体化办学实施方案》,结合社会风险评估,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持续完善优化东部乡镇一体化办学实施方案,计划于今年秋季学期将嵊山小学撤并至枸杞小学,有效整合东部乡镇教育资源。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出台《嵊泗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补助等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促进义务教育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推进校园设施建设。近五年,实施建设项目21个,总投资1.18亿元。目前,我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通过率100%,美丽校园建设完成率100%。同时,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近五年信息化项目建设投资达4069万元,智慧校园建设实现全覆盖,全面完成嵊泗智慧教育服务平台、校园安全智慧管理系统、智慧餐饮系统建设,学生计算机数量高于省教育技术装备配备标准,图书馆藏书量超过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所有学校均已实现“万兆进校、千兆进班、无线网络覆盖100%”,切实保障教育学习的网络环境。
二是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实施分类培养策略。努力提升管理干部素养,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建立后备干部上挂下派机制,实施学校优秀中层干部“见习校长”机制,提升干部管理实践能力。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县第七届骨干教师评审,目前全县小学骨干教师36人,占比14.1%,同时选派5名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名师培训,持续增加骨干教师比率。攻坚名优教师培养,拟定名优教师培养三年行动计划,构建优化“二维五级”教育人才梯队培养模式,利用省定向评审政策确定一批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后备培养对象,实施精准培养。涵养青年教师队伍。加大青年教师培育力度,出台《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中小学教师外出跟岗培养方案》等政策,实施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五个一”要求,组织开展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积分制考核,成立全县青年教师学科研究社,不断提升青年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同步建立青年教师外出跟岗培养机制,2024年计划选派30名教师赴杭州支援校跟岗培养,目前已完成培养人次15名。推进管理机制改革。制定《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落实落细教师轮岗交流制度,针对外岛学校学科结构优化需求,精准选派教师下到轮岗,切实提升外岛小学教学实效,近3年共安排38名城区教师向外岛交流。制定外岛小学教师进本岛小学选拔积分考核办法,建立外岛小学年轻教师到城区学校上挂跟岗机制,加速城区与小岛教师互促互学,打造良性教师交流循环。制定多项外岛小学教师保障待遇政策,外岛小学教师除享受农村教师津贴外,同时享受多项外岛教师补助政策。
三是教育质量均衡优质。优化招生入学政策。实施与户籍改革相配套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籍管理办法,规范电子学籍管理,完善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划片招生的政策措施,严格转学、休学手续,有效控制学生择校现象。全县小学起始年级平行班全部实行电脑分班,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县城小学达到100%。实施就近入学与量化积分相结合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努力实现教育全域同城化,目前,持有居住证的义务教育段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达100%。深化教育结对帮扶。坚定不移走好走稳高质量发展教育共同富裕特色之路,2023年调整县域城乡义务教育教共体,建立小学跨区域优质教共体2对,杭州采荷一小教育集团、杭州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分别与我县菜园一小、菜园三小教共体签订教育帮扶合作协议,实现区域内和跨区域共建型教共体全覆盖。清单化落实教共体育工作计划,制定并实施分类考核办法、评价标准,实行教共体工作成效捆绑考核。跨区域教共体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学研讨等帮扶指导活动,全面共享杭州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改革,制定《嵊泗县教育局关于深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推进课程综合化和项目化学习。立足“双减”背景,加强作业与命题研究,推进学科单元作业多层次、多类型、高质量设计。以“海洋美育”教育品牌项目为载体,积极探索具有海岛特色的新时代美育实践路径,打造海洋美育教育课程体系,提升海岛教育内涵。(嵊泗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