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贯彻落实省委“三支队伍”建设的战略决策部署,以“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目标,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人才引育、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具有舟山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一是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技能人才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订《“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和管理办法》,规范化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全市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87.83%。完善教师引育机制,通过学历提升、培训进修、企业挂职等途径,提升教师技能水平。扩大兼职教师队伍数量,全市职业院校兼职教师人数达360人。我市职业院校现有省级“技能大师”1人、市级“技能大师”6人、市级“技术能手”12人、“浙江工匠”9人、“浙江青年工匠”13人、舟山工匠2人、舟山杰出工匠1人、舟山首席工人1人。近三年,职业院校教师在省级及以上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103人次。
二是打造一支德技并修的学生技能人才队伍。扩大长学制培养规模,我市现有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省级试点2个,中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省级试点2个,技师学院“职技融通”专业6个。实施教学赛训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技能水平。近三年,全市职业院校学生共获得省级及以上各类职业技能大赛572人次。深化产教融合,印发《舟山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攻坚任务清单的通知》《舟山市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办法》,成立舟山市职业教育首批七大类行业指导委员会,成立“鼎盛石化产业学院”“国际金钥匙学院舟山产业分院”“舟山工匠学院”等。近三年,“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培养人数逐年增长,累计培养学生1894人。
三是打造一支学历技能双提升的企业技能人才队伍。从2022年起,我市大力实施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行动。每年新增成人初高中学历提升2000人,大专及以上学历提升5500人,完成职业教育培训2万人次以上。职业院校主动服务西部振兴发展战略,开展“教育扶贫、培训扶贫、就业扶贫”,积极为西部地区培养技能人才。近三年,职业院校开展东西部合作职业培训累计1180人次。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被授予“宣汉海员就业帮扶单位”。舟山航海学校“2+1”帮扶办学模式先后入选全国人社扶贫典型案例和扶贫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秀成果。(高教与职成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