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功能,牢固树立“海岛高校服务海岛”理念,全力推动海岛共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去年10月,学校成立 “海岛共富学院”,搭建起服务海岛共富的新平台,努力为我市海岛共富作出高职院校的新贡献。
一是“党建提升+海岛共富”,引领事业发展。聚焦我市“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以支部对接支部、组织寻找组织的方式,开展“党建提升+海岛共富”行动计划,实施“一支部一小岛”打造党建共同体、联合体,建设共商共建、共创共享的合作平台。全校12个党支部与岱山秀山岛秀南村、长涂倭井潭村总支部、普陀东极镇东极村东福山岛支部、六横镇悬山村总支部等12个小岛村社结对,开展“一支部一小岛”助力海岛共富主题党日活动,签订“党建联合体”共建协议并挂牌,建立了常来常往的工作机制。
二是“专业建设+海岛共富”,赋能专业建设。学校利用专业特长,组织教师下基层挂职锻炼,承接舟山市文旅标准化建设项目,承担“最美民宿”评审等,今年来累计完成民宿评审报告58份,指导民宿建设5项。在普陀区展茅街道田园综合体,师生驻扎在乡村5个多月,经过调研采访、反复研讨,不断论证,最终以“五匠文化”为灵感切入点,通过描绘田、林、水、海、村五大主题的特色海岛渔农村景象,对旅游伴手礼的包装设计进行提质升级,助力黄杨尖村打造以“五匠文化”为核心,融合海洋特色产业的“农业特色型”美丽山水生态海岛旅游村,师生们的IP文创产品在第六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总决赛中获得了金奖。今年来,共获得省级A类技能大赛奖项40项,其中一等奖7项。
三是“社会服务+海岛共富”,助力乡村振兴。社会服务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发挥现有的浙江旅游健康职教集团、新区文旅产业学院、海岛康养产业学院和省级示范性培训基地等各类服务平台功能,常态化开展应急救护、养老护理、民宿管理、农村电商培训、海岛居民整理收纳、老年人数字技能、渔村合作社干部能力提升等各类培训,为周边中小学提供海洋研学等服务。2023年共组织培训125场次,培训8000余人次。深入开展“志愿者之校”建设活动,开展无偿献血、反诈宣传、环境保护等各类志愿活动20余次,积极组织学生志愿者参加舟山铁人三项、舟山马拉松大赛等重大赛事活动的保障,累计组织师生志愿者700余人。1项成果《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地方高校与县域合作办学的机制研究》获得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四是“社会实践+海岛共富”,培育时代新人。切实履行“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职责使命,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学”“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把实践育人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实施大学生“社会实践周”制度,牢固树立“把课堂建在海岛上”办学理念,迄今已坚持了五年。累计组织学生团队1000余支,参与师生1.5万人次,建立海岛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基地12个。海岛共富学院成立以来,学校以主题教育为契机,积极开展“向海读岛,小岛你好”活动,推动实践周活动迭代升级。以一年2次实践周和寒暑假为节点,推动实践教育向日常延伸,构建常态化社会实践机制,学生利用双休日,走出校园,慰老抚幼、净滩美村、反诈助游,在实践活动中了解社情民意,树立海岛意识,强化责任担当。今年,学生获得省乡村振兴大赛金奖3项,浙江省挑战杯项目奖项5项。涌现出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名,1名学生被评为中国红十字会员之星。(陆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