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速览

我市职业教育紧贴产业需求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发布日期: 2022- 09- 23 11: 08 信息来源: 市教育局 访问量: 字号: [ ]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基本构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为骨干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坚持专业因势而动、产教深度融合、育训有机结合,紧紧围绕区域产业需求授业育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推动职业院校积极优化调整专业结构。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前哨站,我市积极推动职业院校提升专业与产业的吻合度,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打造全市职业教育专业布局“一盘棋”。按照停办“无市场”专业、调减“招生难”专业、拓展对接主导产业的工作原则,对全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进行全面调整优化。2021年以来,国际海运学院新设了油气储运技术专业,新区旅职学院新设了大数据技术专业,舟山技师学院在高级工学段增设化工机械维修和模具制造专业,岱职技校将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提升为“中高职一体化”专业;当前,舟职技校(技师学院)、新区旅职学院等正分别开展石化产业链专业拓宽和婴幼儿托育与管理专业新设的相关调研论证。经调整,2022年我市中高职院校设置107个专业,其中对接绿色石化、临港制造、船舶航运、港口商贸、海洋旅游、健康服务、海洋电子等产业的专业74个,招生比例占比69%,职业教育专业与区域主导产业吻合度显著提高。目前,我市职业院校省“双高”专业(群)建设院校覆盖面达85.7%,航海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化学工艺等7个在建专业均为我市支柱产业的对口专业。

二是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良性发展的助推器,我市大力做好产教融合顶层设计,制订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分步实施各项举措。以产教深度融合促进毕业生稳就业,深化校企供需互动对话,紧密对接“江海联运”“绿色石化基地”和“现代海洋城市”等国家和省市重大发展战略,围绕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开拓就业市场,全市已挂牌成立148家就业实习基地,组织职业院校实习就业推荐会、双选会,建立校企“订单班”29期,2020年以来累计为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4000余人。组建成立5个产教联盟和5个省级校企合作共同体;组织召开首届“舟山海港职教联盟(集团)成立大会暨全市双高专业产教融合高峰论坛”;组织开展职业院校产教融合项目建设,认定了26个市级产教融合联盟、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实习实训基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等项目(高职14个、中职12 个),其中组织省级评选入选5个。指导职业院校开展“我为企业解难题”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实践活动,各职业院校成立企业服务队25个,2020年以来服务企业120余家,解决难题50余个,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三是坚持育训双轮驱动落地落实。育训结合是职业教育扩大产业服务面的新引擎,基于我市人口基数小、职业院校体量不大的特点,大力推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全日制教育与社会培训两手抓的职教模式。制订完善市本级公办职业院校社会服务收入与绩效工资挂钩办法,市本级公办职业院校绩效工资上浮比例与年社会培训人次相挂钩,超过基准线水平的绩效工资从社会服务收入中提取,总额最高不超过基准线水平的150%,此举措有效地规范、激励了职业院校的培训工作。浙江国际海运学院牵头成立舟山乡村振兴学院,各院校积极扩大社会培训服务供给,积极开展企业员工、农民工、驻舟部队、转岗人员等各类社会培训,全市年均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占常住人口比例达45%,为助力我市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聚智聚力。实施社会人员学历提升专项行动,积极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转岗人员再就业培训工作,促进在岗职工提升技能等级并获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去年以来全市共完成“双证制”培训1887人,累计完成32学时以上培训达548110人次。实施东西部精准扶贫协作项目,舟山航海学校共开办达州“海员班”第5期,全部取得证书并就业,“海员班”实施以来学校在行业内影响力逐渐扩大,助力东西部合作不断深化。(高教与职成教处)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

我市职业教育紧贴产业需求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发布日期:2022-09-23 11:08:18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基本构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为骨干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坚持专业因势而动、产教深度融合、育训有机结合,紧紧围绕区域产业需求授业育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推动职业院校积极优化调整专业结构。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前哨站,我市积极推动职业院校提升专业与产业的吻合度,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打造全市职业教育专业布局“一盘棋”。按照停办“无市场”专业、调减“招生难”专业、拓展对接主导产业的工作原则,对全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进行全面调整优化。2021年以来,国际海运学院新设了油气储运技术专业,新区旅职学院新设了大数据技术专业,舟山技师学院在高级工学段增设化工机械维修和模具制造专业,岱职技校将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提升为“中高职一体化”专业;当前,舟职技校(技师学院)、新区旅职学院等正分别开展石化产业链专业拓宽和婴幼儿托育与管理专业新设的相关调研论证。经调整,2022年我市中高职院校设置107个专业,其中对接绿色石化、临港制造、船舶航运、港口商贸、海洋旅游、健康服务、海洋电子等产业的专业74个,招生比例占比69%,职业教育专业与区域主导产业吻合度显著提高。目前,我市职业院校省“双高”专业(群)建设院校覆盖面达85.7%,航海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化学工艺等7个在建专业均为我市支柱产业的对口专业。

二是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良性发展的助推器,我市大力做好产教融合顶层设计,制订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分步实施各项举措。以产教深度融合促进毕业生稳就业,深化校企供需互动对话,紧密对接“江海联运”“绿色石化基地”和“现代海洋城市”等国家和省市重大发展战略,围绕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开拓就业市场,全市已挂牌成立148家就业实习基地,组织职业院校实习就业推荐会、双选会,建立校企“订单班”29期,2020年以来累计为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4000余人。组建成立5个产教联盟和5个省级校企合作共同体;组织召开首届“舟山海港职教联盟(集团)成立大会暨全市双高专业产教融合高峰论坛”;组织开展职业院校产教融合项目建设,认定了26个市级产教融合联盟、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实习实训基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等项目(高职14个、中职12 个),其中组织省级评选入选5个。指导职业院校开展“我为企业解难题”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实践活动,各职业院校成立企业服务队25个,2020年以来服务企业120余家,解决难题50余个,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三是坚持育训双轮驱动落地落实。育训结合是职业教育扩大产业服务面的新引擎,基于我市人口基数小、职业院校体量不大的特点,大力推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全日制教育与社会培训两手抓的职教模式。制订完善市本级公办职业院校社会服务收入与绩效工资挂钩办法,市本级公办职业院校绩效工资上浮比例与年社会培训人次相挂钩,超过基准线水平的绩效工资从社会服务收入中提取,总额最高不超过基准线水平的150%,此举措有效地规范、激励了职业院校的培训工作。浙江国际海运学院牵头成立舟山乡村振兴学院,各院校积极扩大社会培训服务供给,积极开展企业员工、农民工、驻舟部队、转岗人员等各类社会培训,全市年均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占常住人口比例达45%,为助力我市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聚智聚力。实施社会人员学历提升专项行动,积极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转岗人员再就业培训工作,促进在岗职工提升技能等级并获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去年以来全市共完成“双证制”培训1887人,累计完成32学时以上培训达548110人次。实施东西部精准扶贫协作项目,舟山航海学校共开办达州“海员班”第5期,全部取得证书并就业,“海员班”实施以来学校在行业内影响力逐渐扩大,助力东西部合作不断深化。(高教与职成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