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速览

舟山严把科目鉴别推进压减提速

发布日期: 2021- 12- 27 11: 17 信息来源: 市教育局 访问量: 字号: [ ]

高效合力 案例引导

舟山严把科目鉴别推进压减提速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落实好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浙江省舟山市加快组建学科项目鉴别团队,梳理建立培训项目界定流程,科学开展学科类和非学科类项目鉴别,加快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自“双减”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完成包括自主申报鉴别和随机抽查鉴定在内的56家培训机构涉及21个培训科目的鉴别工作,其中5项科目被认定为学科类,全部予以反馈并向社会公示,严格落实规范学科类培训工作,严禁机构在周末、节假日期间开设此类课程。

一、组建鉴别专班力量,梳理细化鉴别标准

一是抽调人员形成专班合力。为防范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假借非学科类培训项目,实际开展学科类培训服务,杜绝逃避监管的行为,舟山市、县(区)两级第一时间组建由教育行政部门培训监管处、基教处、教育学院教研员、骨干教师、法律顾问等专业力量组成的全市学科类项目课程审核领导小组,并按初中、小学分别下设5个和4个学科鉴别教师小组。二是制定学科项目鉴别标准。对照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结合《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和非学科类项目鉴别指引》,舟山市分两类明确学科范围。一方面,对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项目,旨在通过培训提高学生学业水平,为学生考试升学服务,此类培训项目一律确认为学科类培训。另一方面,上述学科之外,体育、艺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旨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实践能力等,此类培训项目确认为非学科类培训。在鉴别过程中,重点围绕“是否片面强化相关学科听、说、读、写、算为主要手段,是否以预习、授课和巩固练习为主要过程,是否以教师讲授示范、互动为主要形式”开展对照甄别,进行综合研判。

二、理顺科目鉴别机制,逐项从严审核把关

针对舟山市校外培训机构反映不知如何核查培训科目和申请专家鉴定等问题,专门制定发布了《关于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上报申请科目鉴定的通知》,从9月起要求各校外培训机构对其开展的培训服务类别,进行首次自我审查判断并将全部培训项目自查结果按照《学科培训科目表》上报各自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考虑到现实中培训项目内容繁多、形式多样,而且涉及很多学科专业内容,对自查无法直接作出判断的培训项目,按照规定递交县(区)一级初查,县(区)无法判别的再上报市教育局再查。市、县两级在核查鉴别过程中注重从家长等方面调查询问课程安排、作业布置等相关事项,帮助提高鉴别工作的全面性、准确性。

三、加大随机检查力度,强化案例引导转型

在前期组织各类校外培训机构自查的基础上,舟山市同步组织成立的9个义务教育学科鉴别小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辖区内培训机构实行随机“推门听课”。目前,已先后走进26家培训机构听课44节。在随机听课检查过程中,特别针对机构前期自我审查判定为非学科,但鉴别组认为存在疑点的模糊科目,要求该机构进一步上交该项目的课堂设计、教学大纲以及教材、教辅等相关资料,及时跟进分析鉴别工作。例如,在舟山市定海区某机构开设的《新概念英语》培训中,结合实际听课情况,并电话抽样咨询参训学员,鉴别小组一致认为该培训项目的教材内容与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内容相似度较高,培训设计与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类似,培训强调的是学科知识导向,片面强化英语学科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应认定为学科类培训,并以书面形式告知该培训机构,要求其规范整改。

实施“推门听课”制度以后,学科类培训机构主动注销9家,转非学科类12家,已平稳退费522人。与此同时,借助从严审核学科类项目和公布培训科目鉴别案例,积极引导市、县两级教育培训机构转型转业,截至目前,全市从事义务教育培训人员较“双减”前减少54.5%;参加培训学生数较“双减”前减少79.1%;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为100%。(原刊载教育部网站)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

舟山严把科目鉴别推进压减提速

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发布日期:2021-12-27 11:17:37

高效合力 案例引导

舟山严把科目鉴别推进压减提速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落实好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浙江省舟山市加快组建学科项目鉴别团队,梳理建立培训项目界定流程,科学开展学科类和非学科类项目鉴别,加快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自“双减”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完成包括自主申报鉴别和随机抽查鉴定在内的56家培训机构涉及21个培训科目的鉴别工作,其中5项科目被认定为学科类,全部予以反馈并向社会公示,严格落实规范学科类培训工作,严禁机构在周末、节假日期间开设此类课程。

一、组建鉴别专班力量,梳理细化鉴别标准

一是抽调人员形成专班合力。为防范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假借非学科类培训项目,实际开展学科类培训服务,杜绝逃避监管的行为,舟山市、县(区)两级第一时间组建由教育行政部门培训监管处、基教处、教育学院教研员、骨干教师、法律顾问等专业力量组成的全市学科类项目课程审核领导小组,并按初中、小学分别下设5个和4个学科鉴别教师小组。二是制定学科项目鉴别标准。对照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结合《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和非学科类项目鉴别指引》,舟山市分两类明确学科范围。一方面,对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项目,旨在通过培训提高学生学业水平,为学生考试升学服务,此类培训项目一律确认为学科类培训。另一方面,上述学科之外,体育、艺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旨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实践能力等,此类培训项目确认为非学科类培训。在鉴别过程中,重点围绕“是否片面强化相关学科听、说、读、写、算为主要手段,是否以预习、授课和巩固练习为主要过程,是否以教师讲授示范、互动为主要形式”开展对照甄别,进行综合研判。

二、理顺科目鉴别机制,逐项从严审核把关

针对舟山市校外培训机构反映不知如何核查培训科目和申请专家鉴定等问题,专门制定发布了《关于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上报申请科目鉴定的通知》,从9月起要求各校外培训机构对其开展的培训服务类别,进行首次自我审查判断并将全部培训项目自查结果按照《学科培训科目表》上报各自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考虑到现实中培训项目内容繁多、形式多样,而且涉及很多学科专业内容,对自查无法直接作出判断的培训项目,按照规定递交县(区)一级初查,县(区)无法判别的再上报市教育局再查。市、县两级在核查鉴别过程中注重从家长等方面调查询问课程安排、作业布置等相关事项,帮助提高鉴别工作的全面性、准确性。

三、加大随机检查力度,强化案例引导转型

在前期组织各类校外培训机构自查的基础上,舟山市同步组织成立的9个义务教育学科鉴别小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辖区内培训机构实行随机“推门听课”。目前,已先后走进26家培训机构听课44节。在随机听课检查过程中,特别针对机构前期自我审查判定为非学科,但鉴别组认为存在疑点的模糊科目,要求该机构进一步上交该项目的课堂设计、教学大纲以及教材、教辅等相关资料,及时跟进分析鉴别工作。例如,在舟山市定海区某机构开设的《新概念英语》培训中,结合实际听课情况,并电话抽样咨询参训学员,鉴别小组一致认为该培训项目的教材内容与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内容相似度较高,培训设计与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类似,培训强调的是学科知识导向,片面强化英语学科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应认定为学科类培训,并以书面形式告知该培训机构,要求其规范整改。

实施“推门听课”制度以后,学科类培训机构主动注销9家,转非学科类12家,已平稳退费522人。与此同时,借助从严审核学科类项目和公布培训科目鉴别案例,积极引导市、县两级教育培训机构转型转业,截至目前,全市从事义务教育培训人员较“双减”前减少54.5%;参加培训学生数较“双减”前减少79.1%;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为100%。(原刊载教育部网站)